繁星学职 | 来自土木工程专业学长分享——写在而立之年

发布时间:2021-03-02 阅读数:1341

作者:天心月圆



编者/Lee


上学的时候有篇文章很火,叫《寒门再难出贵子》,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一搜,虽然确实有些片面,却也是血淋淋的事实,当然只有在你经历过之后。总结一下,就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以及“难以跨越的阶级”。


为何要提这篇文章,因为我怕就是出身在这“寒门”,社会的底层,普通农民的儿子。一般人很难相信,那时候我父母一年的辛苦钱往往不够一双儿女的学费和生活费,所幸的是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学习基因”,在我们那一亩三分地当了十来年的“学霸”,但升学时却一直为“钱”所困,择校的首选往往不是名校,而是“免学费”或者是“入学奖学金”。(吐槽:还是自己不够优秀哇)但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这事儿依然是这辈子最最感激父母的一件事。十九岁那年夏天放弃了“985”的邀请,进入一所“211”就读土木工程专业,表面上很风光,“本硕连读”,但其实不过是六年虚度光阴的“学渣”日子,这又是后话。讲这些,一是告诫还未步入工作岗位的莘莘学子们,请务必珍惜父母为我们创造的一切学习条件,条件差的,请坚定发力于自身的信念,条件好的,更要格外加倍努力,“教育乃国之大计,知识改变命运”不只是口号而已;二是有幸能够得遇“同道中人”,也好作个“前车之鉴”。


15年毕业后毅然决然当起了工地狗,过上了搬砖的日子,当初的信誓旦旦只剩下灰头土脸。16年下半年在父母的希冀下换了一个地方搬砖,中间有过一年左右的浑浑噩噩,得亏遇到真爱,为爱情拯救,斗志重燃,奋斗至今,不过仍在项目部门负责人的位置上苦苦挣扎。与同窗相比,算是混得比较差的。同在工地搬砖的,一般都已在项目总工的椅子上坐了良久;去了水利系统“八大院”的,薪资待遇自不必说,业内顶好;即便是规模小点的设计院,薪资略逊一筹,但是加班加点大家都是一样的,也有按劳分配的;绝大部分人选择了老家的各类事业单位,诸如城投、检测、供水采暖等等,待遇比较一般,贵在福利以及朝九晚五的小资生活;也有不少考去银行的,算是成功脱离苦海,是不是掉进另一个坑,因为联系得比较少,不甚了解,没有发言权,但从他们的朋友圈动态来看应该是挺不错的;公务员上岸的人最少,却是唯一“钱多事少离家近”的“神仙”生计,毕竟两千年的“官本位”思想可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打破的。


随着工程行业日薄西山,相关专业的没落也是在所难免,但“基建狂魔”却从未止步,“两带一路”、“城镇化”、“老城区改造”等标签都基础设施建设活力犹存的铁证,只是相对来说整个行业更加趋于稳定、成熟、严谨,包括薪资待遇、岗位晋升,也比较稳定,这么多年过去,相比较其他行业几乎就没什么增长,一样的还有“泥腿子三百六十天不着家”的工作状态。对于吸收新鲜血液而言,从各方面来讲,工程行业再没有任何竞争力。所以说,高考志愿不要“手一抖”,大学毕业不当“工地狗”。


简单谈谈对“阶层固化”的粗浅看法。改革开放之后,先富带后富,先富的确实富了,但步子太大后面的跟不上,前面的又没闲功夫拉,贫富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各阶层之间流动也越来越僵硬。因为更多的权力和金钱掌握在富人手里,体面的工作机会不再是仅靠个人努力就能获得,社会底层出身的大学生也再难以像十几年前那样靠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跨越阶层的通道加速变窄,鲤鱼不少,龙门却不好找了。韩国电影“寄生虫”就是最好的诠释。好在“教育的通道还在”,我们尚有一丝机会。

这也应了“乱世出英雄”那句话,因为乱世没有规则或者规则漏洞百出,一身是胆的“英雄”钻了“空子”或干脆制定了新的“规则”。又为何太平盛世“英雄”很少,因为大家都活在“前代抑或是当代英雄”的“规则”里面,想突破规则,难上加难,大部分时候只能是异想天开。少年时的壮志凌云,壮年时的胸无大志,鲜明的对比,原因很简单,“无知者无畏”,当这世道,通俗点就是生活,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时,你哪还有时间管脑子里那些个“镜花水月”。所以,在这太平盛世,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安稳,而一份稳定的营生,又何其不易。


如何能成功?当知识、情商、努力和运气四条“空间线”产生交集时。“知识就是力量”,它让你拥有一门谋生的技能,所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第一步;然后是人情世故,步入社会也就意味着再也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悠哉日子,处处都是人心,遍地都是“鸡毛”;其次是个人的进取,有无上进心,是行动派还是空想家,前者至关重要;最后是机遇,“欧皇”还是“非酋”,运气好坏最终决定你是默默无闻还是一步登天。其中,“知识”与“努力”相对容易些,前者有“九年义务教育”,你只需要按部就班,“杠精”请走开,掌握一门“手艺”并不需要你成为第二个爱因斯坦,而后者仅需要自制和执行。情商因人而异,有些人天生左右逢源,有些人不撞南墙不回头,受各自的家庭环境影响颇深,毕竟学校是“筑梦”的地方,不会教授这些“乌烟瘴气”、“蝇营狗苟”之事,所以待人接物的方式自己往往就是父母的复刻版。有些人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如鱼得水,有些人却处处碰壁,寸步难行,重复“吃一堑长一智”甚至“吃一堑再吃一堑”的故事。记住,在家里,头等事是自己舒服,在外面,大家舒服才是真舒服,让所有人过得去才能让自己更好地过去。同时,也要记住,无论怎样的处事技巧,请务必保持本心,正所谓“外圆内方”。前者有着无与伦比的先天优势,后者也不必灰心丧气,社会这所大学一定教会你更多,只要你学会变通。而机遇就要看你平时拜的是哪位菩萨了,天时地利人和是也。有没有关键的领导看好你,有没有恰到好处的位置空下来,都是“看脸”的。


怎样才算成功?“升职加薪,赢取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实现财富自由",当然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当然也是,不一样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对不一样的人成功的定义也不同,只要是“先挣他一个亿”的小目标得以实现,都是“立地成佛”,无大小廉贵对错之分。


如果你没有什么特别远大的志向,就想当个平头老百姓,过普普通通的生活,碰巧家里又有些关系跟门路,那么听从家里人的安排,公务员也好,事业单位也罢,或者“疯一回,大不了回去继承百亿家产”,都是上上策。如果不凑巧,家里没有什么助力,那么不好意思,能不能过上普普通通的平头老百姓生活,才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早日争取“上岸”是硬道理,实在是游不动,事业单位、稳定的国企、相对公平的外企都是好去处。


如果你志存高远,智商却没那么高,那么请不要好高骛远,麻烦实际一点,早日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如果你志向远大,而又智慧冠绝一方,那么请一定读完博士后,将科研进行到底,此时,你不属于你,你属于全人类,去处不用担心,国家自有安排。


首份工作是人生除高考外的又一大转折,当然第一大转折是出生在哪里,不同的是前者于你稍有主动权,后者是百分之百的被动。没有“后门”的话,手里就只剩下“毕业证”这一块“敲门砖”,不要每天净顾着琢磨“钱多事少离家近”,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与继承家族企业相对的正是找工作,利用好手里这块“敲门砖”敲开心怡的工作大门仅仅是求职上岗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关键在于“相匹配”。第一,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第二,这份工作或这家企业能提供给你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第三,你的条件能不能拿到这份OFFER?第四,差异性在不在你的接受范围之内?


这个行业、这家企业亦或是这份工作,其真面目如何,请持续关注知语APP,“不做标题党,不为阅读量”,真人真事,真实的经验分享。

(原创,未经本人允许,谢绝转载)


图片:知语校园

文字:天心月圆

排版:Lee

更多学职经验分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