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学职 | 互联网大厂的路上,我拒绝了多少诱惑

发布时间:2021-02-03 阅读数:707

作者:清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拥有一线互联网大厂某条实习经历,先就职于某易


编者/Lee



研究生篇:


想必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大部分都是程序员出身,在各自的学校或实验室都经历过写论文,敲代码的阶段。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写论文是毕业的必要条件,敲代码是将来成为技术大牛的必要条件。


我记着在毕业的前1年,我的很多同学,都已经找到了不错的实习单位,头条,京东,百度,阿里,美团,微软亚研等。好多学弟和学妹都在问,如何才能进入这些知名企业?我从程序员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些互联网企业都很注重员工的各方面素质,所以首先自身需要有不错的技术底子,比如说参加过编程大赛,拿过编程比赛的一二三等奖;其次需要找对岗位,比如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是推荐系统,如果你去面试CV岗位,那么你肯定会吃亏,被面试通过的概率也会很低;然后需要对将要面试的岗位做一些准备,比如刷题,刷剑指offer上的基础题,或者网上搜罗一些面试经验;最后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企业很看好员工的沟通能力,毕竟在公司和在学校完全是两回事,在公司需要组内协作甚至是跨团队协作。


具备以上素质,基本上可以平稳的从学校进入互联网企业。所以在研究生阶段还是老老实实刷算法题,勤勤恳恳发文章,当然有A类会议或期刊的论文,也是面试的加分项


某条实习篇:


我的第一份实习工作是在某条。我当初面试某条什么都没有准备,就是看大家都去实习了,实验室也没有什么事,毕业论文也写的差不多了,就抱着试试的态度参加了面试。


某条是大小周制,小周周日需要上班,平时上下班不需要打卡,大家基本上都是在10点左右来上班,大部分都是8点以后下班。某条的伙食很好,食堂对员工是免费开放的,每顿都有水果和酸奶。在某条的4个多月里,我涨了8斤。


某条有很多员工是从百度挖过去的技术大佬,所以某条的技术一定是业界比较厉害的。某条不适合抗压能力差的学生,因为节奏快。我当初在某条同时有7个不同方向的任务在进行,包括主线任务和杂七杂八的小任务,每天都有运营或产品找上门,要一些数据或问一些业务状态。可能我的小组更偏向于业务吧。


某条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节奏快,任务重,业务量也大,至于薪资嘛!这也是我之后为什么离开某条的原因,可能是面试的时候没有把面试当回事吧。潦草的面完了,给我们组leader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从收到白菜价的offer后,我就决定去找下家了。





某易工作篇:


对于18年的秋招,我没有太过在意,所有大厂的统一招生,我都没有参加,所以痛失很多进入大厂机会。但是说巧不巧,19年春季,我在后厂村路与某易邂逅。


某易有5轮面试,四轮技术面,最后一轮HR面,其实HR面就是HR了解下入职意向与薪资。因为为这次面试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技术面都还比较轻松。对于某易的面试,只要做好面试前的准备,算法题过关,基本上都可以拿到入职“门票”。


北京的某易相对于某条来讲,更人性化一点,入职手册上明文规定,每周工作不得超过40小时【笑脸】。打个比方,某易就好像是一个沉稳的成年人;某条更像是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其实论技术和业务量,某易是要比某条差一点点,从另一方面讲,某易更人性一点点。


某易实行打卡制度,每天工作不超过9小时,9小时中包含1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仔细算下,上午10点到,如果事情不多,晚上7点就可以打卡下班,在群魔乱舞的互联网行业,能够7点下班,岂不美哉。某易唯一不走心的是给技术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竟然是windows本,在某条用过MAC的我,用起windows系统确实会影响一点点开发速度。


无论在哪个工厂打工,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经过对业务的熟悉期,刚开始肯定要苦一点,累一点,这都不算什么。等业务全都熟悉了,才是各位高手各显神通的时候。



图片:知语校园

文字:清尘

排版:Lee

(本文版权由繁星学职所有,请勿擅自转载,转载请联系)

更多往期精彩学职内容

关注我们

?